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直接影响它的应用限制范围,是不是适合长途出行也和续航相关。结合我自己购买特斯拉Model 3一年的使用经验,我来详细说明一下:
目前主流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大约在300-500公里之间。我的特斯拉Model 3为例,它的续航能力根据官方数据是468公里。这是在理想测试条件下的数值,实际行驶情况下,由于高速耗电、开空调等因素,实际续航大约300-400公里。
在这种续航能力下,日常通勤和城市出行基本没问题。我上下班的行驶距离在30公里左右,每天充电一次就能够完全满足。偶尔周末外出郊游,只要注意车内续航显示,基本能应对。
但是如果进行长距离的省际旅行,目前主流电动车的续航可能还不太够。以我的特斯拉为例,如果从北京开到上海,大约需要在高速服务区停2-3次进行快充,每个充电需停留30分钟左右,这对旅途会造成一定麻烦。
但我们也要看到,电动车续航能力正在快速提升。特斯拉Model S最新版本的续航已达到600多公里。国内车企的新车型也在朝500公里以上目标前进。能预见在5年内,续航问题可能不再是电动车的瓶颈。这说明电池技术进步非常快,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解决。
此外,充电网络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各地的充电桩数量近年激增。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快充电桩,使长途驾驶可以及时补充电量。一些充电站还提供咖啡、饮料等服务,使充电过程更舒适。这些都为电动车的长途之旅提供了便利保障。
现在主流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已能达到300-500公里,这基本覆盖日常城市间的短途出行需求。我记得两年前买我的特斯拉Model 3时,充满电只能跑300公里左右,我都不敢驶出城市太远。但现在同样的车型续航已经能达到500公里了,这对我出行范围扩大帮助很大。我经常开车去外地玩,也不太担心半路电量不够了。
充电方面也变快了许多。以前快充需要45分钟才能充满,现在只要30分钟就可以到80%,省下不少时间。有些新车型现在只要15分钟就能快充到80%,真的很方便。每次路过高速服务区就能够迅速充上电,长途驾驶完全没压力了。
综合来说,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正在提高,充电设施也在扩大,它在未来可完全取代汽油车成为长途出行主力。作为用户我们只要选择续航表现较好的车型,以及耐心等待相关配套加强完善。我相信电动车的长途能力很快就会有大幅提升。
新能源车实际续航,现在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相比电动车刚发展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对于新能源车的续航问题,依旧是车主们关注的问题,新能源车实际续航是多少呢?
一般厂商宣传的续航能力水分是最大的,因为很多的汽车厂商喜欢用理论状态下的续航能力来做宣传,正常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真实续航能力往往要比官方公布的续航能力缩水15%-30%左右,甚至还会更多。
因为厂商测试续航能力一般都是用综合工况测试的,但是这和我们日常的用车条件相差很大,因为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因素很多,例如气候温度、路况‘、驾驶习惯、车辆负重等等。
首先是气候温度,在低温情况下会导致电池的电量减少,续航能力变差,而且温度越低电池的衰减幅度就越大。一般新能源汽车的理论最佳工作时候的温度是25℃左右,当环境气温低于-1°的时候,电池的衰减就超过了15%。在北方极寒地区,缩水30-50%都很正常。
并且在冬季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开启暖风,新能源汽车的暖风是通过电加热来实现的,所以如果暖风会大量消耗电池的电量,据我本人测试,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开暖风和不开暖风的情况下,续航里程能够相差20%以上。
最后是路况,如果车辆频繁的急加速上下坡就会使得电机输出更大的功率,自然会加快电池的放电速度,就会造成续航能力变弱。然后车速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效率是相对恒定的,如果车辆长时间高速行驶,那么电机要输出更大的功率,也会加剧电量的消耗。
所以我们在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不能够去相信汽车厂家公布的官方续航能力,我们要有实际续航能力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买到真正实用的车型。
消费者在买新能源车的时候,对于新能源车最大的续航能力是最关心的。所以厂家往往就是喜欢用最大的续航能力来做宣传。实际上这个本身就是个营销的噱头,理论上是没什么实际参考意义的。
这个最大的续航能力,是厂家对所有的新能源车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测试出来的。比如说特定的时速、特定的温度、特定的轮胎,不能开空调用电子设备等等。在所有条件都是在对电动车最最有力情况下测试得出来的结果。
我国新能源车在工信部测试续航里程,参考的是的是欧盟的那套NEDC测试标准,就和我们普通汽油车上面的工信部油耗测试差不多的,如果消费者想开出这个标准上面的数据,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NEDC整个测试过程是在滚筒台架上原地进行的,然后就是进行了几组特定工况的加减速循环,绝对没模拟我们日常驾驶走走停停的真实路况,所以测试结果并不是非常准确,也没有参考的意义。
我们拿北汽EU5 R500举一个例子,工信部NEDC综合工况续航能力在500公里左右。经过实测,在常温下有441续航能力,在高温下有367续航能力,在冬季低温下有228续航能力。最长续航能力和最短续航里程有接近相差一半的距离,差距实在有点悬殊。
虽然工信部给出的NEDC续航里程可以给我们作为参考,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续航里程,导致这个电动车续航能力进一步缩水。
车速对于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是很友好,只不过对于汽油车的影响没有新能源车那么厉害。新能源车的电动机效率相对是恒定的,它不会像发动机那样,高速的时候效率就大幅度提升,所以说高速的副作用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一直很火的蔚来ES8,NEDC综合工况续航是355公里,但是一上高速直接就只有200多公里了,相差还是蛮远的。
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冬季温度很低的时候,电池里面的活性物质会降低,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导致电量减少、续航变短。
曾经有一份专门对汽车动力电池性能的测试报告。结果显示,新能源电池最佳工作时候的温度是25℃。如果以25℃温度作为基准,中央气象台公布的中国冬季平均气温-1℃,电池的低温衰减幅度就超过15%了,而如果是北方-20℃的话,衰减就更厉害了,超过57% ,缩水超过一半。
冬天新能源车开暖气的话,比传统燃油车消耗还要多。因为新能源车它是没有发动机的,没有发动机来产生热量,所以额外要使用一个PTC加热器,也就是根电热棒来产生热量。
这个加热器就要消耗3000W左右的功率,跟夏天的空调功率差不多,也会影响续航。而汽油车只要等发动机预热到正常的温度,把发动机热量传递到车内就好了。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我们不可能每次都等新能源车把电全部充满在去使用的,每次理论都是在电量80%左右去使用。因为80%之后,充电的功率和速度都大大的滑坡,达不到理论最大的充电功率,费时费力。
很多消费者很喜欢频繁的急加速、上下坡等操作。因为电动车扭矩大,加速一般比传统的汽油车来的更快快,很容易让人上瘾。殊不知这样会影响新能源和的续航能力,往往得不偿失。
平常我们开车时开音响听歌、手机充电、行车记录仪等都是很耗电。特斯拉官方给了一个数据,空调开的时候model S车型的续航能力下降12%左右,这个能耗和汽油车开空调耗油差不多。所以开新能源我们都要小心翼翼使用电气设备。
总的来说:新能源车还需要长足的发展才能够和传统燃油车平起平坐,现阶段若不是刚需或者为了政策牌照的话,还是不推荐新能源车。
有了新能源汽车,首先解决的就是怎样给汽车充电。在家可以充电,但是有安全风险隐患,除非有自己的固定车位,但是出了你固定车位行驶范围怎么办,有一些地方有公用充电桩,但是电价高,充电速度慢。你有没有想过,突然有一天,你想自驾去向往已久的西藏跑到半路你上哪里去充电。就算每个加油站都有充电桩,但是你也会发现,你真个旅途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充电的路上。
记得有些80后的都有这样一个记忆,身边的大人会说,用完的电池扔远点,会有污染,也会致癌的,一节小小的电池会造成几十种重大疾病。当然,我不了解这一个是不是真的会致病。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科学调查表明,一颗普通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就算这也没有正真获得证实,那么大体积的电池若无法回收,也会造成垃圾污染。
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得到最真实的数据,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标注续航里程应该表明测试路况以及气温等各种影响电视寿命的因素条件。
第二,继续研究,怎么样才可以快充,我相信如果在充电桩完全普及,充电电价价格透明,五分钟就能充满整个电池等情况下,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得到普及。
第三,解决污染,虽然我们不知道电池到底能造成多大的污染,但是咱们不可以一种新的污染代替另外一种污染存在,毕竟,我们大想要蓝天绿林。